close

 1木屋

 

在元宵節前一週,線上Skype友人Tiffany時,突然提起她的小朋友邀我去台中看燈會,提燈籠。這可讓我愣了一下,我應該還不認識這位六七歲大的小朋友,Why? 婉轉詢問下,瞭解了原因,原來小朋友常常見媽咪跟我線上討論工作上的事情,久而久之好像對我很熟悉,據說三不五時還會提 ”為什麼不找Michael叔叔到我們家”,(應該是阿伯才對吧),讓我聽了有一種莫名的又不知道要如何反應的感覺在腦中迴旋,漩渦中還參雜了些問號。直接Say no,對小朋友不好這樣吧!單刀赴會,還蠻奇怪的,是怎樣的情況。那…那就安排個行程,找幾個人一起去吧!

 要能說服幾個班底一起去,一定要有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沒人會說 ”好吧!那我們大家一起去拜訪這個陌生的小朋友吧!”。只聽到有人說 “你看! 不要隨便答應不認識的小朋友,或者小朋友的媽,…”。哀呦~~話已經說出去了,要研究研究看看,總之,只好趕快做功課了。

出遊當然要有主題,值得列入考慮的選項有溫泉,風景,人文,美食,茗茶等等。找一家民宿來配合主題,應該是不錯的行程方向。主題之外,還得加上其它成員的種種基本限制條件,彙集資訊等大家點頭之後,才能成行。

開始搜尋”台中 民宿”關鍵字之後,就發現新社有許多看來不錯的民宿與景點,似乎可以將範圍縮小,在這一區找出幾家來候選。經過了一番努力,找出了三家應該提高大家意願前往的目標。主要是著眼於民宿主人自己耕種有機蔬菜以及民宿環境清幽這兩個特色。

我對”耕耘有機蔬菜”有些不同的想法,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是人類與天地萬物和平共處的實踐方式之一。當一個人栽種有機蔬菜時,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生產作物這一件事,如果有機會跟生產者交談,你一定有機會感受到,作物可以代為傳達這些人的想法與執著。在目前的環境下,即使城市消費者是以高價來購買產品,對生產者的回饋仍然很有限,會去作這樣”傻事”的人,應該有思考過人與大自然環境之間的共存方式。一種共存方式,有許多好處,大缺點就是經濟效益不高。對於肯去實踐這樣理念的人,無論貧富貴賤,學歷高低,他們對自我以及環境都懷抱著一種慈悲心,以這樣的慈悲心來生活,我想應該也可稱之為平凡中的偉大。身處於城市中的人,不知不覺跟隨著社會習慣的生活方式來耗用大自然的資源,縱使再三鼓吹節能減碳,人與環境之間所施與所受仍不成比例。

在幾家自耕有機蔬菜的民宿之中,特別吸引我的是風林谷,網頁上一張木屋照片,簡短文字介紹這一棟使用舊木料以傳統榫接方式所搭建的日式木屋。由於對搭建小木屋嚮往已久,看到有人使用傳統方式來完成,自然十分心動,很想實地觀摩,聽聽屋主的經驗談。最後結果,大家都頗贊同租下整棟木屋方式,可以很自在的使用室內外完整空間,所以就預訂了十天後的週六住宿。

目標雖然確定了,但還有一件事讓我不太放心,就是房間與寢具是否乾淨。就在不久前,農曆年假前往墾丁,在後壁湖民宿過兩夜之後,才發現原來還有些業者對於”乾淨”的認知與一般標準還有相當的差距。枕頭棉被的霉味與塵螨引發小姐們鼻子過敏症狀。令我不得不在隔天將棉被搬出戶外,經過冬陽曝曬一整個白天之後,才達到能夠接受的狀況。這一次經驗告訴我,行程規劃最好還是自己來,別偷懶。而我也寧可在預約民宿的通話中,開門見山的詢問這些重點細節。雖然,對品質有自我要求的業者,這樣的問題或許有些突兀,但既然身負規劃重任,當然要將潛在問題盡量事先排除,而且,業主也會希望能達到賓主盡歡吧!

行前兩天開始準備地圖與資料給大家,才發現,Google maps上沒有風林谷的標識,也無法新增該座標位置,詢問了Google工程師,幾天之後也無下文。於是改找附近參考點,只要找到橄欖樹民宿,風林谷就不遠了。

clip_image002[4]

以橄欖樹民宿為參考點

clip_image004

橄欖樹與風林谷之間距離並不遠,在衛星地形圖上可看到幾道無綠樹遮蓋的區域,開車到達現場才發現,那些算得上是土石流。行經這些簡便水泥車道時,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很擔心接下來會有更慘的情況出現,頓時感覺到壓力。

clip_image002[6]

到達大門口時,心中的疑慮減輕了一半。我是第一輛到達,藉著GPS導航所以沒有走錯路,後來的車子則需要靠電話問路,因為大家都對新社不熟。

clip_image004[4]

走過大門斜坡走道,看到一個小水池,有稀疏的水中植物,錦鯉,後來還發現三隻約七八公分大的青蛙一直伏在池底,很有趣。

clip_image006

經過水池,上了台階就看到有人正忙著準備飲料,原來是老板娘。

clip_image008

接著,主人董先生也從廚房來招呼我們,誠懇親切的態度讓我覺得很安心。

clip_image010

簡單寒喧之後,請主人先忙,我們等候其他三輛車的同時,也順便觀察一下環境。站在餐廳旁望向木屋,心裡就不再有疑慮了,這地方應該與我們的期望相去不遠。

clip_image012

爬上高處可以俯瞰兩邊木屋。右側餐廳是西式木屋材料與結構,感覺比較像一般制式化的木屋,此外,地板與露台使用大量的南方松。

clip_image014

有幾位非住宿的遊客正在露臺聊天喝飲料。

clip_image016

將行李放進木屋之後,先到的人玩起搖椅了。

clip_image018

終於來到木屋,呈現日式風格,在風林谷網頁資料上有寫著,是屋主親自規劃打造的。但等我親身走近觀察之後發現,這木屋規模可不是一兩個人利用閒暇時間可以搭建得出來的,心想,要趁這兩天好好請教一下董先生關於建造木屋的過程。木屋門口有利用一些漂流木增加一些造型趣味性。

clip_image020clip_image022

這木屋位於斜坡上,造型與四周環境相得益彰。

clip_image024

起初只覺得跟一般屋瓦不同,灰黑色瓦片,散發光線帶著些銀灰。後來才知道這些都是自日本進口的瓦。

clip_image026

大門不用門板,是用長條木板作成,內外兩道門,外門有紗網,通風透光又防蚊蟲。

clip_image028

進到屋內看到一張麻將桌,覺得很突兀,這樣的優雅環境下打麻將,有點焚琴煮鶴的感覺。

clip_image030clip_image032

一樓房間通鋪可以睡得下四人,拉開木門就可走到露台。這幾張照片是隔天補拍,原本四床棉被是很整齊的。

clip_image034

這張大桌子乍看很有特色,仔細一看,是一對老木門板,用大酒甕充當桌腳。兩大根木柱稍微架高充當椅子,搭配起來挺合適的。由於該帶茶具與茶葉的人忘了帶,當然也就不能擺茶席了。所幸,我順手帶了茶葉,晚餐後借用民宿茶具,就在木屋內泡茶招待大家。這天帶的是三峽的蜜香紅茶,由烏龍茶種接枝柑橘台木後,烘培成紅茶,有濃郁蜜香,順口不苦澀,相當有特色的茶。今年應該會多買一些來存放。

clip_image036

一樓天花板的支架與原木板,這些原木板也是舊圓木料裁出來的。

clip_image038

一樓通往後方衛浴的走道,可看到有設計儲物空間,即使看來很新的拉門,也是裁切舊木料,刨平砂磨上漆而成,沒有去買工廠大量機械生產的門板。

clip_image040

木屋位於斜坡上,所以一樓後方的衛浴位於階梯上。

clip_image042

浴室引進自然光線,通風也良好,仔細看了一下,沒有潮濕長霉情況。

clip_image044

小樓梯也用上了漂流木。

clip_image046

通往樓上的樓梯上方有層層疊疊的方柱與圓木,反映出要利用舊木料時,由於粗細長短不一,必須靈活運用。

clip_image048

夾層房間有雙人床,人多也可打地鋪。其實這間套房位置高度位於一樓與二樓之間,是遷就於斜坡的關係。

clip_image050

這個房間還蠻寬敞的,也有一套衛浴,是一間空間獨立的套房。

clip_image052

走上真正的二樓,鋪有四床棉被。這個空間就位於一樓房間的上方,地板面積也是跟下方房間相同,得以讓一樓客廳保有挑高的空間。

clip_image054

從二樓地板外側就是挑高空間,映著昏黃的燈光,散發懷舊氣氛。

clip_image056

二樓也有小棉被櫃收納空間。

clip_image054[1]

董先生對二樓欄杆的圓木來源印象深刻,閒聊中會特別提起。

clip_image058

躺在二樓通舖,映入眼中的天花板是這幅景象。

clip_image060

往旁邊看去,可見到兩大根木柱之間使用傳統勾釘。

clip_image062

看了房間,衛浴,檢查了枕頭棉被,果然如董先生在電話中所說,床具乾淨而鬆軟舒適。坐在木屋門前露台上,心裡甚是高興,這地方我自己是滿意極了,我想快到達的親友也應該會很喜歡,自此才真正放鬆了心情。

clip_image064

趁天還亮,董太太帶我們幾個去另一側的菜園採收晚餐的食材,面積雖不大,大約15公尺見方,種有十多種菜。

董太太對這些蔬菜的美味很有自信,耐心一一的介紹,我們一邊聽著,一面還七嘴八舌問問題,大部分是城市鄉巴佬的問題。有些剛發芽,大部份可以收成,有些則已經凋零,一個小菜園可以展現多種不同的生機與自然的奧妙。雙腳踩踏在鬆軟土壤同時,開始想像未來也有自己的一個小小菜園,不用擔心購買蔬果的農藥問題。此時發現忘了帶相機去菜園。

我們的確是比較少遇到像這樣能走進菜園,提供現採現煮佳餚的民宿,所以很期待晚餐時間。

clip_image066

晚餐時刻,全場只有我們這一桌,廚房已經準備就緒,老闆娘掌廚快炒,一道道菜接連上桌,毫不耽擱。紅糟肉,整隻土雞湯,三杯雞,溜魚片,炒鮮菇,多盤現採青菜,醃酸甜小黃瓜等小菜,我沒記得所有菜單。雖然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菜,但食材新鮮,烹煮不油膩,調味又不單調,入口後可以將食材原味呈現出來,喜歡健康飲食的人應該會了解。在場的每一位對這一桌菜色都讚譽有加,好像沒有對哪一道菜有不滿意的,能在偏僻山谷之中吃到這一餐,確實令我印象深刻。

clip_image068

用餐的位置其實是在大樟樹之間的露台,搭建在四周樟樹的半腰上,居高臨下,輕風吹過,昏黃燈光下頗有氣氛。雖然有少數蚊蟲,董先生點燃曬乾的柚子皮散發煙氣之後,我們大多沒有被蚊子叮咬。

clip_image070

這位小朋友(紀孟昇,六歲),初次見面,託他的福,才讓我們有機會到此一遊。

clip_image072

董太太上菜同時,跟大家敬酒。

clip_image074

也夾了一些剩菜給這邊的小狗享用,這邊好像養有四五隻狗。其中三隻,隔天清晨我們出去散步時,還很認真的在前頭帶路,很有靈性。

clip_image076

隔天早上六點多就醒來,主要是換床睡不習慣。一夜醒來幾次,都聽見外面蟲鳴與蛙鳴聲很響亮。在安靜的山谷中,清晨有幾輛車經過木屋旁的道路,車聲也特別清楚。但四周的人好像完全都不受影響,繼續的沉睡。反正也已經天亮了,就穿上外衣,拿著相機,躡著腳步到屋外拍一些木屋地基結構照片當作未來參考。

十分鐘不到,阿嬤與姑姑也走出來了,想到附近走一走,我也跟著一起。

clip_image076[1]

圍欄裡這一塊地位於風林谷下方,是董先生友人當初一起購買。裡面養著三四條狗,會與外面的狗沿著圍欄來回追逐數十趟。看來雖然好笑,但狗吠聲卻在整個山谷迴響,有點傷腦筋。

clip_image078

更奇怪的是,大門根本沒關,裡面的狗也不會跑出來,看來真是狗狗的晨間玩耍運動。

clip_image080

由於阿嬤走得很慢,陪我們散步的小狗走在前方,每次都在大約距離30公尺處回頭看,然後再跑回我們腳邊,就像催促我們走快一點,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真是很體貼的小狗。

clip_image082

從google衛星圖看,這條岔路是往山邊延伸,但應該沒有通到任何其它地方。

clip_image084

前方山頭上壟罩著雲霧,帶點飄渺的感覺。看到不少人裝備齊全的騎著自行車迎面而來,是一群30多位車友從北屯騎上新社,再繞回北屯。全程可能有四十至五十公里,沿途又有陡坡,對我們來說,太困難了,只能投以敬佩的眼光。後來發現,這是一條熱門自行車路線。

clip_image086clip_image088

看著乾涸的河床,很難想像大水夾帶黃泥沙石滾滾而下的情況。

clip_image090

走了有些距離,看到一處土石流,董先生應該就是在這附近撿了幾塊流木。這時也快八點了,開始走回民宿準備吃早餐。

clip_image092

終於大部分人都起床了,陸續來到早餐桌,沒在這張照片裡的就是賴床賴到最後被叫起來,正在梳洗的人。

clip_image094

早晚餐都是沒有菜單的,今天有三道炒菜搭配一些小菜。跟昨天晚餐一樣,讓大家很滿意。

clip_image096

這豆腐是董先生兒子大清早去台中排隊買來的手工豆腐,聽說經常大排長龍還買不到。

clip_image098

這小菜是自己種自己醃漬的,調味拿捏恰到好處,讓我覺得比手工豆腐還來的好吃。

clip_image100

再來就是豆腐乳,也是董太太親自做的,讓大家讚譽有加。或許個人口味有些許不同,但就我曾經買過的豆腐乳之中,好像也沒這裡的美味。有機會品嚐到的人可以評斷一下。

clip_image102

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韭菜炒蛋或稱蛋炒韭菜。韭菜似乎多到誇張,但令人驚訝的是,不僅韮菜極為細嫩,而且幾乎沒有韭菜味。我試著閉著眼睛,的確吃不出是韭菜,只知道是吃著很嫩的菜葉。不知道下次去時,是否還會再吃到這樣的口感。現在回想當時的感覺還是很鮮明,這印象,我想我會記得很多很多年。

clip_image104

早餐後,在露台上享用現煮咖啡與花茶。稍事休息,看看雜誌,看看書,聊聊天。

clip_image106

Susan還是忍不住耍寶一下,扮演起苦情按摩女。

clip_image108

還是男生對蓋木屋這件事比較有興趣,圍在一起與董先生聊風林谷的因緣。

這裡原本是梅子果園,曾經荒廢多年,七年前董老師自台中體專退休,四處尋覓得以規劃新生活的地方,就被這處果園前的大樟樹所吸引,難得還有人願意保留空間給這些大樹。當時就與朋友合購1.1甲果園,風林谷占斜坡六分地,下方的五分平地則由友人自用。

當時正是921大地震後第二年,得以相當經濟的價格購得這六分地,目前新社已經成為相當熱門的休閒景點,地價已經倍數上漲。而且,聽說目前農民身份取得不易,還需視持有農地面積來審核,老農民也不願輕易再出售農地。但即使沒有農民身分,好像也能參與當地產銷班。

這裡的環境很像我之前心中所想像的理想地點,環境清幽沒有人車喧鬧,地形有斜坡不會單調,有大樹可以給人安定感,有甘甜山泉水勝過人工自來水。如果有一條小山澗流過,那就更完美了。在這麼好的環境下生活,難怪董先生說七八年來未曾感冒過,聽了真是令來自城市的我們心中有許多感觸,或許該想想,對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可以有別的選擇,該何時去做。

clip_image110clip_image112

臨別前大家拍照,後來也將照片加洗放大,寄給董先生留念。

clip_image114

跟董先生董太太合影留念。很高興發現了這個地方,認識了他們。阿嬤也很喜歡這裡,有機會我們會再來。

clip_image116

看到地上落葉,撿拾幾片起來,即使枯黃也顯露著豐富的色彩,無論何時何處,只要細心體會,就能砂中見世界。生活在這地方,不也正是用心體驗如何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iehmichae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